2021-1《十月》·头条·非虚构∣梁鸿:梁庄十年(选读②)
梁庄十年
梁 鸿
丢失的女儿
太阳西落,黄昏来临。
霞子妈的小院像是深陷在一个峡谷中,沉默、孤单。落日余晖打在院中那棵孤单的月季上,明亮,又寂寞。一只黑白相间花纹的小猫在院里的水井上跳来跳去,那个水井非常古老,要用手不停按压井上的杠杆才能出水。现在,各家各户都换成自来水龙头了,只有霞子妈顽固地守着这个,她说自己都是快死的人了,换了也没意义。她知道,她一死,丰定肯定要把这房拆了。
这栋房子是丰定从中山市回来那年盖的,距今已经十八年。地是村口坑塘的一角,丰定拉了几十车沙土,一点点垫起来。从外部看,院门伸入到坑塘内部,和周围的房屋自然隔开一些距离,整个院落的地平有些下陷。院子里面的地平更低,人走进去,像掉进一片泥沼地。
五奶奶、大姐、二姐、霞子妈、霞子、我,围着圈儿坐在院里的矮凳上,聊着闲天。一群女人在一起,不管多大,都又变成了叽叽喳喳的女孩子。大姐聊起她第一次来例假时的惊慌,五奶奶聊起她被定亲时内心的愤怒,其实是不好意思,霞子妈一贯的尖刻,把每个人都讽刺一遍,却被五奶奶揭发她其实算是童养媳,从小就被送养到梁庄。
“对了,五奶奶,你叫什么名字?”
大姐突然问到。
大家都愣了一下,面面相觑。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情,似乎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。
“霞子妈叫什么名字?”大姐又问。
大家摇了摇头。
“新来的万青家媳妇叫什么名字?”
大家又摇摇头。
霞子妈爆出响亮的大笑,指着五奶奶说:“管她老家伙叫啥名字,以后就叫她老不死的。”
大姐说:“五奶奶算是尊称,咱们晚辈叫五奶奶是正常,不知道名字也是正常。”
“可是,五奶奶是根据五爷的辈分叫的,是依附在五爷身上的,就像我,哪怕我也挣钱养家,在我婆家村里,人家还会说,××家的回来了,没人想起来叫我名字。”
“人家谁知道你叫个啥?不叫你××家的,那咋叫啊?”霞子妈又来了一句。
“问题就在这儿啊。”
“五奶奶你到底叫个啥?”
“叫个啥?”五奶奶用手使劲搓了搓脸,说,“叫个啥?妈啊,多长时间没提过了。”
五奶奶嘿嘿笑着,脸上掠过一阵羞涩。那是属于少女时代的羞涩,在另外一个陌生的村庄,另外一个家庭,它曾经伴随五奶奶很长时间。
我看着眼前这一群女人们,突然想到一个问题,梁庄的女孩子都到哪儿去了?我姐姐们的、我的童年伙伴都到哪儿去了?五奶奶的、霞子妈的,那个“韩家媳妇”的童年伙伴都到哪儿去了?我好像太久没想到她们了。在村庄,一个女孩出嫁的那一刻,你就被这个村庄放逐了,你失去了家,你必须去另外一个村庄建设新家庭,而在那里,终其一生,你可能连名字都不能拥有,直接变成了“××家的”“××媳妇”。①如果你是城市女孩,嫁到一个不错的家庭,在家庭社交场合,别人会“尊称”你为“某太太”,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可是细究起来,作为女性,一旦出嫁,你主体的某一部分就被抹杀掉了。
我提议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少女时代的小伙伴,想想她们都在哪儿,生活如何?
我的话还没落下,大姐就激动起来,抢着说起来。退休不久的她,刚刚找到一个少年时代的小伙伴,也是梁庄村的姑娘。
“就说这次我找化荣吧。化荣我俩是同岁。从小一起上学,上到初中后,她不上了,我接着上高中。后来,我考上学,她非常高兴,那时候她刚出婆家,那时候不上学,女孩子十七八岁都结婚了。我记得可清,她把她结婚时的一件新绿布衫送给我做礼物,当时我很惊奇,不敢相信。你们现在无法想象,这个礼物简直是无比珍贵。那天晚上她和我睡在一起,一直聊天,聊的啥我忘了,到第二天早晨,她回婆家了,我隔一天就到南阳上学了。那是年轻时候我们最后一次见面。当时,我没想更多,只想着她替我高兴,后来,我才想到,她可能觉得我实现了她的梦想一样,她也一直想上学,上大学。我出去上学,她到她老公当兵的地方待了好多年,后来听说,她又出去打工了,就再也联系不上了。我一辈子都在找她。找多少人捎多少信,她家里人,她亲戚,只要是大约和她有关系的,我都会让他们捎信说我在找她,想知道她的联系方式和生活情况。直到前一阵子,一个偶然的机会,通过另外一个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才找到她。她在湖北孝感生活,经济一直很拮据。我一听说,马上去那儿找她。她家在一个没电梯的楼房里,住九层,不到一百平,一家五口挤在那里。我一见她,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。当年她非常好看,现在很瘦,满脸苍白,营养不良一样。我说我找你这些年,咋找不到你?她说,我生活过得不好,不好意思回家,回家还得花一笔钱,与其这样,还不如把这钱寄给家里,更实惠些。省得见了还让父母操心我,更不孝了。我问她那你想不想这个家,我一问她眼泪哗一下流出来,说,谁不想回家,我一到节日,就很心酸,几十年,哭了多少眼泪。实际上,她婆家的那个村子离梁庄就十来里地,你看这,我俩一辈子都没见着。下一次见也不知是哪一年。
“我最想搞清楚的是,小时候一起长大,天天在一起玩,上学在家,都在一起玩,晚上还要数星星藏猫猫,打打闹闹,好得像一个人,忽然,都不见了。转眼间,一辈子过去了,都六十岁了。她们都嫁哪儿,她们这一辈子是咋过的,还好奇,她们还在人世没,现在有多老,她们过得到底咋样,我和她们比,到底好不好,还是有小时候那种争胜心,觉得非常亲。世世代代都是这样。要是认真想想,男娃家永远在这个村庄,彼此都知道,女孩子们都无声无息,即使你打听,也很难打听到情况。我这都打听几年了,还有多少小时候的伙伴没找到。想聚一回,难得不得了,一次最多俩仨。你刚说丢失的女儿,可不就是这样。现在我想,假若我是个男孩,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,从小到大都在村里生活,伙伴也不会丢失,另外,即使我出门打工,或者出去工作,也会和村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像红白喜事,等等,肯定都会回来。
“我再给你算算我这一个年龄段的女孩子。梁月琴,她妈是咱妇女大队干部,坐地炮,高阶层。她妈爱吸个烟,到哪儿坐都很有官腔。她嫁得最好,老公是中专毕业,有正式工作,她婆家姐姐给她找个计生干部,也成了国家工作人员。前几年,很偶然的,我们在穰县黑楼那儿碰到了,你不知道她激动的啊,我也很激动,几十年没见面了。她倒没咋变,眼还是可大。韩九菊,王书芬,一个找了个煤矿工人,一个嫁给农民,我出去上学之后,她们出婆家后,就此再也没见过。现在,老了,才又互相找到,又开始走动。
“还有王菊英、王淑英两姐妹,钱仙玲,到现在还不知道她们在哪儿,梁庄家里也没人了,就再也找不到她们了。许金铃、宋清焕,前几年听说生病了,李贵云得癌症已经不在了。这些都是偶然见过一面两面,之后就再也没见过。都是听别人说。对了,前几天,在穰县县城突然碰到咱们梁家仙菊,她带着孙女,在广场散步,我是去买个东西,突然碰到,真是高兴坏了。她是换亲换到婆家的。我现在就打电话给她。问问她咋想。”
大姐雷厉风行,马上掏出电话。
五奶奶笑着骂起来:“柯叉女儿,都不会慢一会儿再打,急成这样干啥?”
电话那边传过来缓慢的、成熟的声音,仿佛一切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出口。
“爹妈在,梁庄还是家,爹妈一死,没牵没挂,村里和咱没关系。我那个时候不能算是换亲。我1983年结婚,整二十岁。当时家太穷,彩礼掏不起,我哥找不来老婆,我就想着,我说啥得让我哥把婚结上。就给人家说,你不给我八百块钱,我就不出嫁。后来,拿这个钱,我哥算是把彩礼给了、酒席办了。传出去,就变成我换亲了。可后来,我也生气,我结婚时,我爹说给我买个立柜,一百二十块钱,我嫂子不愿意,我哥也不吭声,如果我哥坚持住,肯定也行。当时我还是个小姑娘家,不会计较,可心里也多少有些伤心。那个年代,闺女说个婆家,送点彩礼,每年望夏走亲戚,送点东西,来贴补家用,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咱梁庄家里没人了,也就没啥盼头了。我现在也不打听我侄儿们过得咋样,同辈亲、二辈表、三辈都算了(liǎo),人家对你也没感情。现在我只一心盼着我这个家好。有时候,看着别人娘家人来给女哩出气,咱生个气也没人来,也可孤单。从小到大的朋友,也没啥来往。咋不念叨?多少时候做梦都梦见你,找你,去翻墙。想着我上穰县卫生局去见见你,心里就好了。成天在做你哩梦。小时候一起玩哩吵哩,多开心,笑多开心,确实是那种情况。小时候谁办的坏事,几十年之后才揭晓,大家都笑疯了。上次见月琴,说起她小时候把牛粪放到老师的鞋里面,笑得气都上不来,月琴直说,我小时候咋恁坏?九菊上高中时,咱家里都没自行车,就她一个人有,没铃没闸,碰住挨打,可咱们都想坐上,摇摇晃晃的,都吓得尖叫。有时候也想回梁庄,找个电话问问,找找她们,可也只是想想。”
霞子妈对我们的理解非常不屑:“这样问有啥意思,嫁鸡随鸡,她到那个村里,就成那个村里的人,那里也是她家。这不很正常吗?咋了,非得认梁庄才行?你五奶奶家不在梁庄,你说在哪?她儿子孙子都在这儿,她能是哪儿的人?”
二姐说:“不是,我理解这个意思,不是说追究哪是家的问题,而是说,一个女孩子,怎样才算是她自己?这个感受我很深。大姐她们那个年龄,都是六十岁左右的女性,那个时候打工还没有盛行,这个女性还能在新的村庄认识左邻右舍,对男方家庭有真正的了解。像我们这个年龄,五十岁左右,基本上就是一结婚就出门打工,对新村庄没有任何感情,在那个村里,肯定没有自己的位置,最多就是‘××家媳妇’,而童年少年时的那个村庄,也自然早就被遗忘了。真要是从女人角度讲,我这一辈子都没根没秧。婆家哩,咱不认识几个人,娘家哩,慢慢地没几个认识咱,小时候的玩伴大多数没影没踪,娘家婆家都不是我的家。但在我自己心里,梁庄永远是我的家,哪怕回来没几个认识我。有时候想想,作为女人太悲凉了。死了埋在婆家不甘心,好像把我一个人扔在野地里,想埋在娘家,按传统习惯,绝对不可能哩。你说,我到底应该在哪儿?再说和我一个年龄段的,杜富妮,我们俩同岁,天天在一起玩,小学同班同学,后来一起考上高中,我们俩每天一起上学放学,好得像一个人一样,后来,我到另外一个地方上学,再回来,没见她了,她出嫁了。后来,我也出嫁了。生活稍微安定下来之后,我就回村里去找她,那时候她爹妈已经不在了,我问他们邻居,他们也不是很清楚,只说是嫁到十林街上了,据说是弄个修理铺,至于是啥修理铺,也不知道。我就沿着十林街去找,一直没找到,到现在还没找到。还有仙娥、仙香,都是去婆家,然后出门打工,几乎碰不到;还有韩家秀姑,上高中我俩最好,她家里条件好,人也长得好,从小都可美,嫁到内乡,后来我去找过她,她日子过得还不错;还有仙莲,你们都知道,外面传得可不好,说出去打工这样那样,其实谁见过,都是背后瞎议论。”
“仙莲其实比你小,我俩是一个年龄段的。”霞子说,“仙莲,燕子,小玉,小勤,辉子,我们六个,年龄最接近,玩得最好。前几年仙莲侄儿结婚,她和闺女一起回来。早些年乱七八糟的,现在听说还不错,闺女大学毕业,找的工作和爱人都不错,她们又搬回郑州生活了。燕子,我们俩感情最最好,可是,从十几岁后我俩就没见过,听说也在北京,快三十年了,都是听人们说这说那。小玉倒是回来了,爱人年龄可大,人们议论大得很,她回来也不咋停,我就在街上,她也从来不找我,要说也挺伤心的。小勤这些年我们见得多些,她出门打工,挣了钱,盖了房,这几年在家带孙儿,有时在街上能碰见。辉子,考上大学,分配到郑州工作,春节倒是见过几次,但也就几次。根本见不着。姑娘们一出嫁,都四散五裂,也回娘家,可是,时间碰不到一起,一辈子都不知能见几次。当年我们几个多好啊。”
大姐六十岁,二姐五十四岁,霞子五十岁,我又比霞子小几岁,我们几个女孩子刚好就是村庄的两代女性。
我想起我童年的玩伴,多子。顾名思义,多出来的丫头。她家门口有一个大平台,是我们那一片吃饭时的主要聚集地。多子母亲眼睛半瞎,父亲身体不好,两个姐姐都是十几岁便出嫁(和我二姐差不多年龄,我们大家都没想起她们,我也是想起多子时,才想起她有两个姐姐,其中二姐,在和丈夫闹离婚期间,又回到村庄住很长时间,人们都说她出门打工后找别人了,我还记得她窄窄的脸和灼热明亮的眼睛)。多子没上过学,很小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。她的骨骼极为粗壮,身板宽阔结实,神情郁郁寡欢,很少笑。我上学回来,先经过她家,一般是先在她家玩一会儿,然后再回家。说玩,也没什么玩的,她忙忙碌碌做饭,我跟前跟后瞎转。她妈坐在门口,听见有人过去的声音,就仰着脖子长声问候,她爹坐在屋子的最深处,吧嗒吧嗒,抽着长长的旱烟。夏天漫长的午后,我们在旁边的麦场上玩耍,她的筋斗翻得特别好,嚯嚯嚯,一连翻好几个,最后,双手着地,头倒立,双脚稳稳地靠在麦秸垛上,我却像一只狗熊一样原地倒下。那一刻,她和任何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一样,指着我,又蹦又笑,一边又翻身打几个车轮,灵巧极了。再大一些,我到吴镇读初中,她仍在家干活,我们的交往就越来越少了。我初中毕业时,听到关于多子婚姻的一些传言。先是被人提亲给我们村会计的儿子,据说是会计看中多子家的那处宅基地,多子不太同意这桩婚事,可没人听她的。多子的大伯做主替她收了彩礼。这期间,多子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,多子不愿嫁给会计儿子,又退不出彩礼,多子家的门就被封了。多子无家可归,去投奔了姐姐。最后,说了一个婆家,从姐姐家出嫁。我再也没见过多子。不知道她嫁到哪个村庄,过得怎样。她家的那处宅基地,早已被一座新房取代,我甚至没有去问那座新房到底是谁家的。我现在唯一记得的,是多子紧抿着的、薄薄的嘴唇,和她在麦场上清脆的笑声。
英子。英子和我同岁,但因为上学晚,她和我妹妹在一个班级,她们俩成了好朋友。她的故事是我从妹妹那里听到的。英子十六岁就到北京打工,在那期间,认识吴镇一个村庄的女孩。那个女孩很喜欢英子,那年春节回家,她把英子叫到自己家里玩,把自己的弟弟介绍给英子,希望英子答应。当天晚上,英子就住在那个女孩家里。半夜时候,那个弟弟摸到英子床上,强行和英子发生了关系,英子不敢吭声。第二天,英子匆匆回家。过完年又到北京打工,两个月之后,英子意识到自己怀孕了。她告诉了那家姐姐,姐姐说既然这样,那你们只有结婚了。于是,十九岁的英子和那个弟弟结婚了。没有婚礼,没有彩礼,一切都静悄悄的。英子和我妹妹讲时,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,只是感觉非常遗憾,自己一辈子连个婚礼也没有。她丈夫也不是坏人,虽然没有格外体贴她,但也没有因此轻视她。三十多岁时,英子哮喘严重,妹妹劝她回穰县治病,英子不回,说在北京做月嫂,一个月六千多元,她舍不得。一年之后,哮喘发展为肺脓肿,连呼吸都很困难,英子才勉强回来治病。如今,四十几岁的英子已经做了奶奶,她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个孙儿,种了将近十亩的地,丈夫、儿子、儿媳都在外打工。英子脸庞黑黑的,眼睛又大又黑,她的嘴角上扬,笑笑的,带着一丝娇俏,给人的感觉非常甜,非常亮。我印象中的英子是个爱撒娇的、很受人宠的小姑娘。妹妹说,别说有人宠了,有人能重视她一下,多关心她一下就不错了。
仙香。关于她,我只有小时候的记忆。我们一起玩过家家。躺在床上,身后放一块砖头,装作是生出的孩子。我俩头对头,围着砖头,认真地逗他笑,认真地抱起来,晃着他,让他睡觉。她结婚之后,我们在村庄见过一次。她穿着一件紫红的大衣,带着新嫁娘的头饰,一家一家拜年。我不知道她嫁在哪一个村庄。
娥子。和多子是堂姐妹。我记得最清楚的是,有一年,娥子突然涂着口红,穿着束腰连衣裙跑到我家,说她父亲满村追着打她。她和多子一样,没上过学,但是,她父亲非常宠她,因此,娥子脸上总有不符合她年龄的娇憨和傻气。她出门打工,找了一个山里的男朋友,回来向父亲宣布,她要嫁到山里去。她父亲当即就拿着棍子,要把她的腿打断。胳膊当然扭不过大腿,娥子乖乖待在家里,被父亲以迅速而又果断的方式嫁了出去。我再也没见过她。
海平。学民的妹妹。我和她,以最痛苦的方式决裂,直到现在。上初中之后,我和霞子、菊秀、海平几个人,每天一起上学,一起放学,一起在菊秀家发呆、看月亮。我家和海平家是邻居。有一年,不知为什么事,我家和她家吵架,大人们相互指责、谩骂,我站在一旁哭,海平突然冲出来,张开手指,用指甲狠狠划我的胳膊,我愣在那里,看看她,又看看我胳膊上划过的血印,我不敢相信,她居然上来掐我,她掐我这件事所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我胳膊上的伤。这件事过后,海平托霞子给我递一封信。那封信非常厚。我看也不看就撕掉了。霞子说,海平很后悔,她不是有意的,她后来一直哭,你要是不和她说话,不原谅她,她会伤心死的。我没有原谅她。在那之后,我们真的不说话了。后来我上了中专,她上了高中,考上了一个医学方面的大专。据霞子给我讲,海平的母亲很喜欢干涉她们姊妹的生活。海平报考,她母亲找到海平的班主任,非让她报医学,海平本人喜欢文学。海平结婚,她母亲找到单位,说那男的不行,非让海平退婚。对待学民,海平的妹妹海花,她母亲都用了同样的套路。学民、海花都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母亲,海平性格懦弱,反抗不过。结婚后,生了孩子,海平和丈夫离了婚,自己辞职,学英语,准备出国。不知为何,国没出成,工作也没了。现在的海平,漂在西安。她和哥哥学民一样,从不回梁庄。
还有钱家的花子、平子,张家的小江、小果,等等,一个个女孩子浮现在我面前。我一个个数给五奶奶、大姐她们听,回忆她们是谁家的姑娘,嫁到哪儿,过得怎样。其实,即使五奶奶这样村庄资深的老人,也很难了解更多她们的信息。
“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。从梁庄嫁出去,就不是梁庄人了。你们在那儿数啥,人家在那个村庄生活也挺好的,那才是人家的家。五奶奶,你说你现在还想你们王庄吗?它和你啥关系?”霞子妈质问大家。
“啥关系?”五奶奶摇摇头,“那你可不知道,农村有句话说,八十岁老太盼娘家。有几个意思,一是希望娘家兴旺发达,二是娘家过得好,有人给自己出气,有靠山。小清你可能还不知道,前几天,你姑,今年有八十了吧?到你哥家哭,说她家老二媳妇不孝,天天骂她。之前,她家里有啥矛盾,都是回来找你爹商量,现在,你爹不在了,她回来找她侄儿。一见到她侄儿,就哭哩不行,像娃们看见爹妈。你想啊,女的一辈子多可怜。要是连个娘家都没有,那不更没根没秧了。就我们家,我两个哥、一个弟都死了,年前,你龙叔说去走亲戚,我侄儿说,既然老人不在了,咱们是同辈,就不走亲戚了。我听了,心里就气。不管咋说,我还在,是你亲姑,你那儿还是我娘家。现在,连亲戚都不让走了,那意思是不要我这姑了,我连个娘家都没了,你说我可怜不可怜。你龙叔比我还气,说了好几次。”
没根没秧。王庄不再是五奶奶的家,她二十岁以前的生命不再重要,她的少女时代,因为主体身份的丧失而化为虚空。
五奶奶,她的名字叫王仙芝;
霞子妈,她的名字叫赵秋艳;
曾在西安待过的二堂嫂,叫崔小花;
虎子老婆,叫王二玲;
那个撕掉张香叶小字报的韩家媳妇,叫李先敏……
燕子:灿烂的光
在每一个村庄里面,都有不可言说的女孩。
那些女孩,或者因为漂亮,或者因为某种遭遇,或者因为行为超出了人们的理解力,而变成了灰色的存在。说起她们时,人们会互相看一眼,那一眼很深很深,好像那些女孩子就埋在那很深很深的后面,任其发酵、腐烂,最后被人遗忘。每一次提起,都是一次发酵,这发酵把女孩推向眼神的更深处。
在议论学民时,燕子再次被提起。于是,围绕燕子,大家又细细查缺补漏了一番。
梁燕,梁家一个老寡妇(我叫义婶)抱养的女儿,她未出满月就被送过来,那时,义婶已经将近五十,义婶的儿子将近二十岁。燕子的亲生父母住在吴镇北边的一个村庄,父亲有工作,母亲在家。梁燕是那家第五个女儿。
长到十五六岁的燕子绽放出惊人的美。那时我才十来岁,对美刚刚有感受,敬畏、崇拜,还有一丝莫名的惊慌。我从来没有抬眼看过燕子,哪怕她从我身边走过。我只记得她的眼睛。那双眼睛有慑人的光辉,抬眼转动之间,整个世界都熠熠生辉,也把灰尘照得格外清晰,周边所有的人都成了丑小鸭,成了低到尘埃里的人。我并不清楚她的事情,甚至可以说,一点也不知道,那些只言片语的议论不但没有让我了解她,一切反而更显得扑朔迷离。唯有一点可以肯定,燕子不守本分,招蜂引蝶,后来到外面去,不知道干了什么事,最后,找了一个年龄很大、相貌又很丑的男人结了婚。
这次,大家谈到的是燕子和学民的事情。在经过各方拼凑之后,大致故事如下:
大学生学民,20世纪90年代梁家少有的本科大学生,寒暑假从上海回来,一天到晚就待在他家后面的贤生家玩。燕子也经常去贤生家玩。燕子家和贤生家同一个爷爷,是非常近的亲缘关系,所以,都很正常,没有人注意到什么。但是,学民妈王贵枝观察出来了。
学民回到上海,给燕子写了很多信。那时候,梁庄在外面的人,都是把信寄到梁庄小学,由在学校教书的村里人再转给大家。可是,燕子从来没接到过学民的一封信。下一个暑假,学民再次回来,两个人就不太正常了。现在回忆起来,有人看到他们俩单独在一起。有一天中午,××到贤生家借自行车,看到学民和燕子在贤生家的偏房里,就他俩,没旁人,一个坐在床边,一个站在地上。说这话的人信誓旦旦。
暑假刚开始没几天,学民就消失了。然后,燕子也消失了。接着,王贵枝也消失了。
三十年后,也就是2020年暑假,即此刻,大家闲聊时,终于有人说出原委。
那年暑假,学民没在家待几天,就回到上海。随后,燕子也跟了去。至于燕子住在哪儿,没人知道。王贵枝早就看出端倪,学民说回学校,王贵枝就盯着燕子,发现燕子不在家之后,几天之后,就也买了火车票到上海。有一个事实必须得清楚,王贵枝不识字,在这之前,最远就到穰县县城。
王贵枝找到上海,找到学民所在的学校,在那儿住了下来。住了三个月。据说天天到系里、院里和学校里闹,直到学民答应和燕子分手。至于燕子那段时间到底是不是在上海,是不是和学民在一起,没人知道。
总之,这件事情的结局是,梁庄里再没有学民的身影。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,是否结婚,联系方式是什么。他和梁庄,基本上失联。有人问学民的电话,王贵枝从来都说不知道。
这是很少有的情况。尤其是学民的父亲、母亲和四个弟弟妹妹一直都住在梁庄。
逐渐地,学民成了梁庄人的心病,他对梁庄的抛弃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大家心里。一提到他,都有莫名的愤怒,因为他,梁庄的寒酸、卑微被格外显现出来,因为他,梁庄变成一个被抛弃、被嫌弃的地方。
在经过这样的拼凑,故事完整起来之后,大家心中对学民的怨恨似乎有所释然了。
但是,燕子呢?在这个故事里,燕子一点不被重视,一点也不重要,她只是学民故事的配角。人们感叹王贵枝的可怕,感叹学民因爱情而受的伤,欣喜于梁庄并没有被真正抛弃,但是,却一点也没想到燕子到底经历了什么,甚至,在提到燕子时,还是一以贯之的那种暧昧的、略带鄙夷的态度。
我思考这么多年来我对燕子的情感,除了感叹她的美之外,也不知不觉接受了她在村庄的存在形象:一个不光彩的、道德上有问题的女孩子。
在村庄的几天,我并没有找到燕子的联系方式。燕子的寡母早已去世,哥哥十几年前搬到南阳生活,家里老宅基地被同村人买去。燕子在梁庄的痕迹,几乎被抹除干净。
可是,命运有时也非常奇怪。
因为谈到燕子,我想起少年时代我身边的那些女孩子们,村庄里的,初中的同学,她们的脸庞、笑容、神情,就像某种烙印一样,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。环绕她们的是一圈圈明亮灿烂的光环,在那光环之中,她们仍活着,仍拥有少年时代的美丽。我突然有强烈的愿望,想一一找到她们,想知道她们都在哪里,过得怎么样,现在是什么样子。
离我最近的美女是我的初中同学春静。她的姨妈嫁到梁庄,她在吴镇初中读书时每天中午回姨妈家吃饭。也算是半个梁庄女孩吧。初中三年,我们都是同班,但是,我似乎没和她说过一句话。一是她的年龄稍长一些,另外一个,实在是她太好看了。她和燕子的美不是一个类型,燕子是灵动、灿烂,春静身上有一种雍容华贵、凛然不可侵犯的美,在她那里,仿佛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、不卑不亢。我隐约记得,有一次不知为什么,她到我的座位旁,拿起笔,写了两行字,我闻到她喷香的头发,看着她写出的好看至极的字,一句话也说不出。
在少年的我看来,她和我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。她,以及围绕在她身边的那些女孩们,她们脸上的神情我一点也不懂,但又无比向往。那种羞涩的、情窦初开的神情,我羡慕极了,到今天为止,当想起她们突然绯红的脸、开心的大笑和张张年轻风华无比的脸庞时,仍觉得那是世间最让人心动、最值得记忆的事情。
春静2009年左右来到北京,给一个卖玉发财的亲戚当柜台营业员。一个偶然的机缘,我们重又联系上。但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。
她的电话居然还没有变,也还是熟悉的低沉、略微沙哑的女中音。在聊天时,意外得知,她和燕子是最好的朋友,现在同在河北廊坊的一个小区里,她们一起买的房子。
就是这么简单。
当电话里传来燕子的声音,时间突然被拉近,三十年被压缩得无影无踪,好像昨天我们还在村庄一起玩耍。
当下约好,我回北京的第二天,她俩到我家玩。
北京的九月,雨总是来得及时。夜间开始下雨,清晨起来,雨仍没断线。九点半联系了一次,她们已经聚到春静家,准备出发。十一点再发微信时,春静说刚出地铁,正在物美超市买水果。我赶紧阻止,地铁离我家还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,出租车肯定不会拉,她们得走着过来,而且,雨似乎越下越大了。
我站在小区门口等她们。期间打电话说还在试图打出租车,燕子穿的是高跟鞋,脚指头被磨破了,出血了。
细雨之中,远远地,两个身穿长裙的女孩子走过来。春静长发束在后面,穿一身黑底白花的束腰连衣裙,戴一只碧绿透明的翠玉吊坠,脚上是一双软底小皮鞋;燕子,利落的短发,一身耀眼的玫红条纹连衣裙,脚下穿的是同色系高跟鞋,脖子上戴鲜黄亮丽的蜜蜡吊坠,方形的,足有几十克重。
她们从雨中走过来,真是极美的风景。
我们打着招呼,开心地大笑着,拥抱在一起。
春静说:“燕子非要穿高跟鞋,我说坐地铁要走路,她偏不听。你看她,脚都沾不了地。”
燕子笑着说:“我几十年没见我妹妹了,我非得穿漂亮一点,就是血流满地,我也得走过来,再说,我这是搭配,知道不知道?我闺女亲自给我挑的。”
燕子开朗极了,说话直率可爱,脸庞虽然有明显的岁月痕迹,可眼睛还是那么明亮,脸庞秀丽至极。依然很美。
自然而然地,我们聊起梁庄和梁庄里的人,聊起燕子当年在村里引起的波澜和别人对她的议论。燕子一点也不回避,反而主动谈起很多事情。我说我想写下村里女孩子的事情,燕子非常兴奋,说好啊,咱们女孩子太不容易了,我说,那你的故事可能我要写到书里去,燕子说写吧写吧,也得有人给我申冤不是?
风流是啥含义?是拉过手,还是接过吻了?咱真是啥也没做过。
我是抱养的。这一点我不避讳,又不丢人不咋的。抱来时我还没出满月,小得很,脸也小,气都出不匀,都说我活不成。那时候没奶粉,我妈拿喝水的茶缸给我煮米汤喝,那是咱们村里会计到湖北带回来的米,可稀罕,我妈去求的,见天煮一点点,让我喝。后来慢慢长,你知道我家房旁边有个坑塘,我在那儿一晃一晃学走路,人们都说要小心看着,别晃着晃着栽水里了。
谁知道咱还算天资聪慧,小学毕业,还考上吴镇初中了。我六岁上学,没上过幼儿园,也没有上过六年级,上初中时,才虚岁十二岁。到初中二年级,就开始有人追我。你说,虚岁十三岁,懂得啥?那时候农村也封闭得很,没电视没闲书看,可以说连男女区别都不太清楚。当时,我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嫌丢人,恶心。
可以说,那些追我的男人把我的一生给毁了。到现在为止,我都没谈过恋爱,没和任何人谈过恋爱。和我现在的老公,那也是想着赶紧结婚算了。这也不是说追我的人有多坏,也都不是坏人,可是,对我来说,就是把我毁了,说这,一点也不为过。
那时候,我多喜欢读书啊,我到吴镇上初中,一开始我多高兴啊,从咱们梁庄到吴镇,一天找几个来回,一二十里地,我根本不知道累。可是,后来,每天是还没到校门口,我就开始害怕。
刚才春静说到王子河,她最清楚,那时候,春静在咱们村她姨家吃饭,见天我俩一起放学上学。王子河追我都快疯了,他追疯了,我是吓疯了。
他老在咱们回家的路上候着我,在吴镇街北头,我就改变路线,走河坡下面的小路,从草棵子里面穿过去,从村后面上去。我只要听说他在梁庄路上,我吓得家不敢回,饭不敢吃,就是怕,觉得丢人。
你知道他追到啥程度,我早晨五点多起来上学,看见我家院子里的那个铁丝上搭着一件上衣,地上还有一双皮鞋。王子河喝醉酒了,跑到我家,睡到院子里,睡睡自己又走了,走时连衣服鞋子都没穿。白天,我上课,他就站在教室外面,我上晚自习,他站到教室后面,跟着我,我从哪儿过,他胳膊搭在哪儿挡住,说你非得跟我去哪儿哪儿,不然不让你过。
还有好几次,也把我吓疯了。你知道,咱们那时候初中都上晚自习,晚上八点多往家赶,吴镇街北头的狗,还有那个坟场,真是吓死人了。咱们一般都是结伴回家。可有时候老师拖堂,就是不下课,别的班早放学了,伙伴们也走了,就剩我一个人了。我的天哪,一走到街北头回民公墓那儿,路两旁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响,吓得魂都飞了。秋天落一个树叶,扑嗒扑嗒,吓得要死。你想想,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,黑天黑地,也没个手电筒。这时候,王子河突然出来,跟在我后面,我看见他时,天哪,你都无法想象我害怕成啥样了。不是小说里描述的场景,啥白马王子,因为那时候,他在我眼里,就是恶势力。我到现在还不敢走夜路,总觉得后面有人追我。
后来,我同桌一个姑娘,她上过高中又下来上初中,年龄比我大,懂一些事情,她对我说,你愿不愿意,去和他说个实话,不然,他老骚扰你。我想也是。她就和我一起去了,那时候,王子河已经上班了。结果,那个女孩子把我送到那儿,自己跑了,说让我们自己谈。后来她说她也是害怕。那个女孩一走,王子河“啪”一下跪到地下,哭起来,说喜欢我,要等着我,非要和我结婚,我吓得浑身抖,不知道咋办。我抓住他衣裳,说你赶紧起来。趁他起来时,我转身起来跑了。跑啊跑,学校也不敢去了,一直跑回家,快把我吓破胆了。
我不喜欢他。那时候,就没有喜欢不喜欢的概念,就觉得他是耍流氓。他人再好,我都没概念。王子河那个人确实不错,长大之后想想,长哩也好,人品也不错,可我那时候才十三四岁,十三四岁,啥也不懂,他那个追劲儿直接把我吓倒了,把我对感情的感觉也破坏了。他们觉得那是真爱的表现,对我,那就是骚扰,实实在在的骚扰。要不是,我现在也像清妹一样,坐办公室吃国家饭,不至于天天起五更爬半夜卖菜为生。
这可说回咱们村里人的事儿。那真是一点儿事也没有。
你说,按辈分,学民得叫我一声姑奶奶,那咋可能?他是写了可多信给我,我连一封都没见。人家他妈王贵枝早就交代过了,信拦住,直接交给她了。学民心里怪我,说我不回信,我根本都不知道。
那时候没表白之说,都憨得要死,就是看你在那儿,他也往那儿去,你去哪儿,他去哪儿。我在院里写作业,学民老是去找我,看我作业写得不好还给我说。也都好在贤生家玩,可是,我根本都不会往那儿想,我就想着,我是他姑奶,这是我心里真实想法。王贵枝后来去没去上海,我不清楚,是不是为我去的,我更不清楚。最可能的是,学民和他妈王贵枝说了,要和我好,王贵枝不愿意,就到上海看着他,闹他,学民肯定是妥协了,因为后来他并没找过我。
但从始至终,这件事和我关系不大,至多,就是当年在村里,大家一起玩得比较好,人们后来回忆起来,觉得我俩有啥,其实,就是少男少女那点事。
其实啊,还不止王子河,还有一个大人物,一说你们肯定都知道,在吴镇绝对是名人。这是我第一次说出来。就是咱们吴镇派出所所长。知道是谁了吧?他早已经结婚了,我上初二,刚满十三岁。他自己找我,也让别人捎信,约我上哪儿上哪儿,我从来不去,也让人给我带纸条,约我见面。你想啊,他就是个老天爷,长哩再好、再帅,我才十三岁。他说,只要你愿意,我等你长大。
你想想,他是当官的,还是警察,小时候咱们看见警察就像看见天神一样,害怕都来不及。我十二三岁,一个学生,老农民的孩子,真是啥也不懂,又不敢给别人说。那时候我就只是害怕,怕死了,真是生不如死啊。
他到处打听我。有一次,他让班里老师把我叫到派出所,你想想,那是啥后果,我在老师心里都成啥样了?不是我离开吴镇后就不想再回去,真是不想再看见以前那些人。我去了,肯定得去了,你想,派出所有人找你,谁敢不去?我去了,他对我说,我和我老婆关系不好,肯定会离婚,你一定等着我。我始终都不敢抬头看他,也不敢说话,他等着我回答他,我不知道咋回答他。
就这,也纠缠了两三年。我后来又到烟仓上班,他还假借检查名义去找我。不过,也经常后怕,我甚至感谢他,他从始至终,一直没强迫我,也不像王子河那样,死缠烂打,弄得满城风雨。我上初二时留了一级,没有学籍卡,他不知道打哪儿听说了,还跑着帮我办了学籍。
还有其他一些男哩,成天像苍蝇一样,围着我乱飞。王子河追我,隔几天就去找我,派出所所长也时不时出现,我受不了了,我回家跟我妈说,我不上了。我妈说,闺女,你学习也不错,能考上学你就脱离这儿。我说我不上了,我不想再踏进吴镇一步。后来,我妈把我转到武村中学,那儿有个亲戚,离梁庄有快十里地。我每天早上去,晚上回来,鞋都跑烂了,就那,也心里怪高兴。我喜欢学习。可是,还没上一个月,王子河听说了,又跑到武村找我了。
王子河带着几个朋友,穿得可好,当时他都工作了,家里条件也好,骑着崭新的二八自行车,从村里穿过去,可轰动,人们都跑到学校来看。校长到班里去叫我时,我感觉自己头都抬不起来,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可是没处逃啊,我感觉自己是跑哪儿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。
我抱着书回家,说啥也不上学了。可也不想待在家里。我外婆,那个恶老婆儿,一直住在我们家,不知道为啥,她不稀罕我,光稀罕我大哥,她骂我,还打我,说你这个骚女子,出去光勾引人。我气得浑身发抖,哭得不行。我家后面一个嫂子说,不怨燕子,燕子长得好看,就是披个破麻袋,追的人还得排成队。我可感谢这个嫂子。确实是,咱不是个风流女子,如果咱真是风流,也没啥可说的。他们谁约我,我都没出去过。就是所长恁怕人,约我,我也不去。
大一点,开始慢慢懂一些感情上的东西。但是,更讨厌那些追我的人了,他们天天围着我,我根本都没机会去喜欢谁,根本没法去谈个恋爱啥的。和我现在的老公,就是图他是个老实人,没有花言巧语。
我在梁庄家里待有一年,十六岁了。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出门打工了。我就琢磨着出门。
就是那一年,我和韩家小平商量,到北京看看。我妈肯定不让我去,她觉得一个女孩子,咋能跑恁远。我就趁出去干活时,把我的衣服装到篮子里,一点点运到小平家。
一天早晨,我和小平偷偷走了。我给我妈留了一封信。我们是和咱们村里钱家父子俩一起走的,他们说要去北京打工,我和小平就求人家,让人家带我们一起去。
我们一起到吴镇,在吴镇坐中巴去穰县火车站。小平年龄大些,那时候已经有男朋友了,她男朋友听说了,就一路追她,直追到穰县火车站,车快开的时候,赶到了,把小平抓了回去。
就剩下我,我肯定不会回去,就和钱家父子一起坐火车走了。后来,我才知道,村里人们传着说,我和他们一起跑了,私奔了。妈天爷啊,咋会那样想呢?我们到北京就分开了,他们不管我,我自己不知道咋找的,找到劳务市场。
可顺利,当天就有人雇我,说是让当营业员,在阿迪达斯店,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,根本不知道是啥,可傻。我就住在老板家里,就在后海一个四合院里,我记得可清,一个月亮门,我后来又回北京,专门去看,那个月亮门还在,主人已经换了。他们家开服装店和眼镜店,生意可好。说出来你们不相信,那个时候我一个月挣3800块。那是啥概念啊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但我不稀罕那个钱,我在那儿待着主要是想学磨镜片,我想学一门手艺。干了几个月,老板怀疑另外一个营业员贪污,老找人家事,还扣工资,我觉得他其实是想少发给人家钱,我就看不惯了,觉得老板太过分,我就不干了。那时候小,见不得人们歪门邪道。又回到劳务市场。这次是找了一家饭店,可受住罪了。卖卤煮火烧。每天要和几大盆子面,和完醒好,还要再一个个揉,每天干到夜里十二点,早晨五点多就起床,一个月管吃管住3000块。好像那时候干服务员工资比后来还高些,后来农村人来太多了,工资又降下来了。我在那儿干了半年,实在太累了,我都瘦脱形了。我说要走,老板不让走,他不给我发工资。他就是想拖着我,让我给他干活。后来,我就说家里有事,让他先借我一点钱,我的衣服、行李啥也没拿,就回梁庄了。到现在,他还欠我三个月工钱。
回梁庄也待不下去。我外婆对我态度更差,我哥也结婚了,我就回我亲妈家。我妈一见我,抱住我就哭,说对不住我。
我亲爹把我安排在烟仓当临时工,这才遇到现在我这老公。
是咋遇到我老公的?我当时在吴镇烟仓上班。我亲生父亲给我找的工作,这中间经历的恁些事,我亲爹看我没地儿去,就让我去吴镇烟仓,是临时工,那时候,烟仓生意好得很,当临时工也很挣钱。我从小都有生意头脑。当时我穿的呢子大衣,二八自行车,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。
说回我老公。当时有人给他说,你看这个女子长恁好,把她说给你吧。当时,他在贾桥烟仓上班,是正式工。没事经常回吴镇。他爹妈都不在了,他两个姐姐帮他找的工作。别看他那么年轻,大字不识一个。他觉得他根本配不上我。当时别人把他往我这儿提亲,我都当笑话听。咋可能?他长哩也不好,不识字,又离过婚,我当时在吴镇,咋说也算是有名的好看姑娘,俩人根本都不是一条线上的。
所以,我和他结婚时,我亲爹说你要是和他结婚,我和你断亲。我爹是想不通啊,你说,我长得好,这是从梁庄到吴镇,公认的,我又没结过婚,他没爹没妈,还是二婚,我凭啥和他结婚。
你们知道为啥我最后同意了?有一回他来找我,走的时候,他哭了。我老公给我说了实话,他说他为办之前那个婚礼,前前后后,欠了很多钱,他说我要是不愿意和他好,他很理解。我一听,反而感动得不行。觉得他很诚实,很稳重,不说大话,也不说啥好听话。特别好。我最讨厌那些好听话。可能恁些年听太多了,根本没感觉了,这实实在在的话一出来,觉得特别踏实。
还有一个,我当时也是有和大家赌气的心理。说起来,我其实很傻,我是从北京回来后,才隐约知道我名声不好,我也气,我的生活都被别人毁了,结果,人们都说我不好。我在北京拼命干活、挣钱,连天安门都没逛过,回来人们拿另外一种眼神看我。我也不甘啊。我就找个老实人,从头开始,让大家看看我燕子是啥人。不过,那时候也确实乱,当年咱们村里,还有周边村里,多少女孩子,出了多少事,那真是太惨了。
我和我老公结婚后,我们一起还他欠的债,还了好几年才还清。你说他为啥一辈子对我好,这是有原因的。
闺女四五岁时,烟仓就不行了,穰县烤烟厂也不行了,我老公基本处于半下岗状态,我就到魏集街上开批发部,开了有十来年。拼命干,总共赚十来万,外面欠我七八万,欠账欠得厉害,根本干不成。
2005年,农历十一月十五,我又来北京,开始卖菜,一个半月,挣了8000块钱,我高兴得不得了,就想着,以后我就干这个了。
在北京干了一年多,2007年底,我提着一包现金,三十多万,回穰县买房。说实话,我一开始是想上南阳买,我不想在吴镇买。你知道,咱在家里风言风语太多,那是我的伤心地,不想再回去了。后来,还是春静劝我,说咱同学都在穰县那个小区买,到时同学们在一起还挺开心,你在南阳,离得又远了。我这才在穰县买的房子。
李明江,你别看他骚扰春静,人也不怎么样,可是,我不上学后,他给我写了一封信,我特别感动,一直记到现在。可能也是因为他知道我和春静好。他说,你那么聪明,你应该上学,不上学就丧德。
一想起来这封信,我就想喝酒。喝醉。哈哈,春静又看我了。我就这一个毛病,每天晚上要喝点儿。这都十几年了,我也不改了。春静说你女婿都有了,让人家看见多不好。我说越是这样,我才不装。
……(未完),全文见《十月》,2021年第一期。
注释:
①就在打下这行字的一瞬间,我突然意识到,在写前面“小字报”那一章时,我写的是“韩家媳妇”怎样怎样,我非常自然地这样写,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,也没有想到应该写出她的名字。我想起来,在《中国在梁庄》和《出梁庄记》中,当谈到大堂哥二堂哥时,我会详细写出他们的名字,但是,在写到女性时,我也从来没想到写出她们的名字,都是直接用“建昆婶”“花婶”“大嫂”“二嫂”“虎哥老婆”来代替,我甚至没有想到要问她们的名字。这是一个颇让我震动的事实。这么多年以来,我一直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比较有自觉意识的女性,早年读博士时,正是中国女性主义思潮兴盛时期,我也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,一度想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写博士论文。可是,在无意识深处,在最日常的表述中,我仍然以最传统的思维使用语言。没有人觉得有问题,我没有察觉,好像读到这两本书的人也没有察觉。语言潜流的内部包含着思维无意识和文化的真正状态。▲2021-1《十月》目录
非 虚 构
梁庄十年/ 005 梁鸿
中篇小说
自画像/084 陈武
望云而行/113 邱华栋
有一种植物叫荚蒾/182 阿袁
短篇小说
沈先生字复观/155 马拉
窗外灯/167 阮夕清
婚 飞/176 周洁茹
散 文
三天走一县/205 苏宁
话梦录/214 张鲜明
思想者说
山山记水程/132 李舫
诗 歌
马蹄铁/223 赵晓梦
空山与磷火/227 汤养宗
墙的变体/230 赵丽宏
奔 月/233 西 渡
童年与墙/236 瑠 歌
山中避雨/239 颜梅玖
艺 术
封 面 城之梦之三[布面油彩] 杨海峰
封 二 蒙山儿女[布面油彩] 王沂东
封 三 远方的太阳[布面油彩] 王沂东
封面设计 赵平宇
篇名题字 欧阳江河
▼悦-读
2021-1《十月》·头条·非虚构∣梁鸿:梁庄十年(选读①)